当前位置: 五步蛇 >> 五步蛇的繁衍 >> 散文王国平父亲的笑靥入梦来
王国平
昨晚,我梦见了父亲,周围的场景仍然是在大源水库之畔的山区老家,我很清晰地见到了他,他还好年轻!笑得好开心!尽管八年一晃而过,咱们父子之交的点点滴滴,如一幅长卷,缓缓舒展而来。
父亲为人善良,敢于担当。年,父亲与母亲结为夫妻,共建家庭。婚后,相继生育三男一女,虽说多子又多福,生活负担却非同寻常,父亲仅凭一双勤劳灵巧的手,养活了嗷嗷待哺的一群娃,让我们吃饱穿暖,供我们上学读书,拉扯我们长大成人,助力我们成家立业。面对重重困难,父亲与我的母亲同艰共苦,相互扶持,不弃不离。和和美美几十载,恩恩爱爱四十年,给我们创建了一个幸福的家,留下了春天般的父爱!他肩挑责任,勇于担当,大爱无疆!父亲是一个热血男人。
父亲培养子女,教而有方。父亲外表严厉,内心温和,严而有爱,教子有方。他叮嘱吾辈,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要热爱生命、积极向上;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常说,为人莫犯法,犯法不为人。用朴实的语言,教我们遵纪守法,安分守纪。他说,为人处世,要公平正直,君子之交淡如水,太浓的米汤会开裂。父亲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道出深刻的哲理,引导我如何办事、慎重交友;父亲还说,活到老,学到老,只要下决心,行行出状元,他用经典和俗语,教育我要终身学习。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父亲那苦口婆心的叮嘱,记得父亲那威严的表情,记得父亲那期望的眼神,记得父亲那幸福的微笑。父亲的教诲,时时萦绕耳畔,掷地有声,让我们受益终身!
父亲宽厚仁德、主事有章。父亲为人忠厚,诚信待人。在担任村组组长十多年的时光里,工作上,办事公道,先人后己,决策果断,不存私心,深得群众拥护;父亲办事有章,总是换位思考,想他人之想,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深入群众,力求做到和谐相处,包容共生。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直到年5月中旬,即使当时父亲已经抱病在身,仍放心不下工作,将村组里的成员从四面八方召集而来,聚在家里开会议事,目的在于解决组内诸多疑难问题。尽管当天身体状况极不乐观,父亲还是极力支撑,想方设法要把工作做细落实。会后的第二天,医院,昏迷两天仍不见醒来。醒来后,父亲还念念不忘公事的交接。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个别家庭产生纠纷时,父亲总是不避麻烦,主动参与调解,不偏不倚,主持公道,为村民解决了不少家庭矛盾。基层工作,细小而实在,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他用十多年的时光,投入了农村基层的管理工作,呕心沥血,不辞辛劳。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父亲是平凡之人,处于平凡的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父亲助人为乐,手留余香。一生一世,父亲总是一个热心人。他生前自学了一些中草药药理知识,能治愈常见的几种疾病。在山区生活时,当村民不小心被钉子刺破了手;当村民耙田时,被耙齿划破了脚;当村民砍柴时,被刀砍伤了手:一旦他知晓情况,就会送上一口草药。经过父亲的救助,不久后,受伤村民的伤口就痊愈了。有一次,母亲在屋后摘香叶籽,她因手里的刀误伤了自己的膝盖,拖着血淋淋的腿回到家。见此状,父亲立即到山上采集伤口药,为她敷好,不久母亲膝盖上的刀伤就治愈了。父亲最为精通的是蛇药。生在山区的人们,常常受到毒蛇的威胁,村里有一些大人和小孩曾经被毒蛇咬伤。他急他人之急,用草药秘方,治病积德。除其他村民外,我祖父的蛇伤也是被父亲治好的;祖父被五步蛇咬伤,那时距离死亡只差一步,也是父亲用蛇药挽救他老人家的生命。父亲嚼碎一口口草药,奉献一份份爱心,治好人间病,却损伤了自己满口的牙。在后来的很多日子里,吃饭渴汤,诸多不便。他将爱心献给了他人,将痛苦留给了自己,为了让多位村民摆脱蛇伤疾苦,父亲任劳任怨,大爱无言。
生在山区,交通不便,如果有人生病告急,就要用竹椅扎成临时担架,抬到山外,再搭汽车,医院。我多次看见父亲风急火急,热情帮忙,有时半夜三更而来,打着手电筒与其他村民将病人抬出山村,帮助病人及时就医。父亲的热情,父亲的品德,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重。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父亲虽然离世,却活在人们心中,芳名永存!
父亲勤劳一生,苦难尽尝。父亲生于年,卒于年,享年六十又四。平凡之人,极不平凡。吃尽人间苦,尝遍世上难。
十岁之时,正遭饥荒。三年灾荒,父亲吃不饱,穿不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年幼的身体,饿得瘦骨嶙峋。当时生产队的社员都在大食堂统一开餐,由于农业不发达,水稻产量低,大米紧缺,人们难以每餐吃到米饭,晚上、早上常用红薯充饥,而父亲对红薯的味道一直不合,先天中午吃到一小钵子米饭,要等到第二天中午才能见到米饭,可谓是一天只吃一钵米钣,因此父亲饿得脸黄肌瘦,无精打采,营养不良。冬天,寒风刺骨,他身穿一件旧衣衫,满身挂着破洞,幼小的身子,在寒风中发抖。父亲生不逢时,正遭饥荒,口中无食,腹中无书,这种处境,必然把父亲送入了一条终生艰难的命运之路。
二十岁末,成家立业。当时,袓父在粮站上班,祖母在家务农,父亲有三姊妹,父亲自己为长兄,加上妻子和两个儿子,家里常住七口人,家中劳力缺少,负担沉重。为了挣工分,养活一家人,父亲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犁田、耙田、育秧、插田,父亲样样能干。曾经担任生产队长,管理公共事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两肩挑起千斤重,双手支撑万担忧,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支撑了家里的一片天。
而立之年,分家创业。父亲从大家庭中独立而出,拖儿带女,白手起家。那时的房屋,是三垛泥巴房,屋顶盖草,天雨就漏,家具简单。父亲与母亲辛勤劳动,把房子升高并扩建成了一栋四垛屋,将屋顶的稻草换成了从山外运来的瓦片,前排还进行了粉刷,屋内日益完善,适于定居。
山区经济来源甚少,父亲想方设法,谋求生计。在田中耕作,起早贪黑,挥汗如雨,让全家过上了温饱生活;在家喂猪,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养殖工作,事无巨细,学问颇深,父亲善于学习,为小猪治病,积累丰富的经验,有明显的创收效果。大猪、小猪食量大,山区当时没有通电,父亲每隔三两天,就要挑谷子到山外碾米,山路弯弯,身负重荷,汗水挂在眼帘,浸透衣衫,往返几十里,连续数十年。上山创收,父亲是个多面手,烧木炭、做楼梯、扯椽皮,行行能干;杀山、造林,栽树育苗,样样能行,手握长把刀,十指生血泡,赚回一叠血汗钱,又把我们几兄妹的学费交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年四季,父亲划船捕鱼,风餐露宿,披着晚霞而出,顶着晨曦而归,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虫蚊叮咬,打回满仓鱼,苦挣生活费。聚四方财源,养家糊口,艰苦创业,含辛茹苦,父亲用勤劳的双手,建设一个温暖的家。
不惑之际,负担聚增。那时,恰逢我兄妹四人一齐上学,学费之多,难以承受,家中经济,有入不敷出之困,有囊中羞涩之艰。父亲曾经告诉我,有一次,为我们兄妹四人交完学费之后,家里总积蓄只剩下一块三角钱,一块三角钱,家里无法开支,我又看见了父亲忙碌的身影,上山创收,划船捕鱼,田中劳作。还记得,我在大学读书时,有一次没有生活费了,父亲看到信件后,心急如焚,向别人借了一佰元,匆匆寄出,了却心事。在我们兄妹读书期间,父亲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裳,我们却年年穿新衣,父亲平时干活穿旧衣,只备一套稍微像样的衣服,以备走亲访友,这样的生活,历时多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粗茶淡饭,养活全家,肩上重担不寻常,生活道路太艰辛!
五十岁初,背井离乡,乔迁城区。居在山区,本就有诸多不便,父亲心忧晚辈的前程,决定倾全家积蓄,在外买地盖房,人在他乡,力量单薄,盖房之时,无安身之地,热情的邻居为父亲腾出房间,才方便立足。挖地基、拌水泥、买建材,父亲忙里忙外。楼房竣工之前,为了守建材,父亲睡在一把摇椅上,度过了很多露宿之夜。安居城郊之后;身边没有方田,只有寸土,父亲借用他人之田,种饱腹之谷;做苦力,打零工,自食其力。
花甲之岁,又逢两个弟弟成家立业。由于家中人多房少,又要扩建新房,建房之际,为了让儿女在外安心创收,父亲硬撑腰杆,独挡一面,亲自买水泥、购瓷砖、里里外外,一手打理,不管烈日和暴雨,一路风雨兼程。还记得他顶着烈日,在水泥板上浇水;还记得他为了购置建材,骑着摩托,往返在灰尘飞扬的路上;还记得他为了让屋内每一个细节不留缺陷,而忙碌于楼上楼下。在那繁忙的日子里,父亲还要护送孙子、孙女上学、放学,每天用摩托车接送八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宽敞明亮的楼房竣工不久,好日子刚刚开始,父亲却离我们而去,给我们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一位哲人说,只有自己做父亲后,才会真正理解父亲,理解父亲曾经为自己付出了多少。父亲生前,能让长辈安顿,能让朋友信任,父亲走后,常使晚辈怀念,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
作者简介
王国平,湖南安仁县人,研究生,高级教师,长沙市"卓越教师"。长沙市和浏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撰写多篇教育札记和散文、诗歌发表于各级报刊、杂志。工作之余,练习书法,建立了具有自己风格的“王国平硬笔楷书字库”,能在Word电子文档中应用。
●来源:王国平●图片:网 络●编辑:刘琳娅●合成:易世联●审定:谭湘豫●商务:湘楚网络文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