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蛇

砍树和护林杭州千岛湖700光头强出

发布时间:2022/12/19 18:32:28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鲍亚飞通讯员张旭君汪圣礼俞春来叶晓玲

2.4万吨,亩。

这是属于杭州淳安千岛湖一群伐木工的数字。

这两个数字的背后是一场护林保卫战。

单株松树平均以斤/根(不含枝条)算,2.4万吨大概是9万根;平均每亩有松木60株计,万亩就是1.64亿株。9万和1.64亿相比,两者的关系大概是1:。

前面9万这个数,是过去一年被砍掉的松树;后面这个数是被保护的松树——大概的意思是,每砍一根松树就可以保护根松树。

在砍和护之间,有一群人,他们划区、观察、发现、砍伐,然后把这些树搬运下山集中统一处理。

站高望去,多个伐木工眼前的千岛湖已是山绿林秀、春暖花开。

不久前,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跟着伐木工的脚步上山,也了解到了他们守护山林的故事。

1】从放火烧山到守望森林,从伐木工到护林员

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上午8点,千岛湖姜家镇黄村桥村停车场。

因为要带记者山上,汪建恩从山上下来在这里等了好久。他是姜家这个伐木队的“头”,也是当地的护林员,今年53岁,淳安本地人。

汪建恩很早就担起生活的担子。

他来十岁的时候,森林防火标语已经贴得到处都是,明令禁止在山上使用明火。

但小时候的汪建恩还不明白这些标语真正的意义。有一天他看着自家地里的草又高又密,挖不完也除不尽,想省力的他点燃了草,火随风势上了地边的一个小山头,越窜越高。他和弟弟根本来不及也没有能力去扑救。

山头不大,不久山火自灭——但和汪建恩一起上山的弟弟被火严重烧伤,失去了一条腿。

树还能再种,但弟弟的腿却是再也长不出来。

或许是这种经历,当汪建恩在16岁时因条件不好要辍学时,他选择去林场做了伐木工,并在8年后做了护林员:劝阻每一个调皮的孩子林边玩火,禁止每一个村民不法而伐。

“山怕石、林怕火。”他最朴实地认为,护林护林就是防火防伐。“一把火可以烧了一座山,一把斧子可以砍了整片林子。然后就是撂荒,就是暴雨造成泥石流。”

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听他的劝阻,于是他跟人红过脸、吵过嘴、打过架,但他却用尽了全力,想办法护山和管林。

2】抓着柴草向上爬,划区、巡查、砍树再运树下山

一眨眼,40多年过去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配合汪建恩的工作。

今年53岁的他,已经与树木打交道了37年,37年里他获得了许多市级和县级的护林员荣誉,但对汪建恩来说最大的骄傲,是在他看护下的树木可以健康生长。

“最近几年的事,有些松树开始枯死,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把山上的这些死树全部砍掉运下山。”从黄村桥村的停车场走出来大概十分钟就到了董家坞山,已经能听到山上传来的锯木头的声音。

“听声叫一嗓,走路大半晌。”听到声音和走到目的地之间往往得走好久。

山林间没有像样的路,记者跟在汪建恩后面抓着柴草向上爬,爬得气喘吁吁。

大约40分钟后,我们到了半山腰——早上6点就上山的十几个伐木队员,已经工作了好几个小时。

“先对整个姜家片区的松树林进行划区,按区巡查以便发现枯死的松树,然后排定计划组织砍伐。”汪建恩说,松树枯死后颜色焦黄,老远就能看到,大概多少根、粗细、砍伐量、上山路线基本都能知道。

3】自带干粮的体力活,“光头强”们的日子

因为枯死松树的位置没有规律,需要自辟山路,用斧头绳索和油锯来开路,很不容易。

“光头强的日子,实在不好过。”伐木队员的调侃说的是收入上的来之不易和安全上的时刻警惕。

每一根树,根据长势不同要选定不同的砍伐角度、倒向角度,还要预判倒下的精准时间。最后“三板斧”非常重要,未断将断,未倒将倒的时候,用多大的力,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时候撤离,往哪个方向跑都非常关键,一个不当心就可能树倒压人。

表面看是重体力活,但荒郊野外,刀锯并用等工作条件和环境让每一个环节都变成了技术要求,毕竟,即使是滑一次脚、一次踩空都有可能造成后果。

队里年纪最长的工人叫章有木,今年已经70岁了,是界首建塘人,两年前来到伐木队,由于年纪比较大了,日常就负责捡枝桠。

队里年纪最轻的人叫王小傅,是姜家球山人,今年52岁,负责搬运树木下山。

伐木队的工人早上六点半就得到上山,一些离姜家比较远的工人早上五点吃过早饭从家里出发,一直工作到十二点半才可以吃中饭。

“我们一般都会带些苹果、梨和饼干上山填填肚子。午饭是伐木队老板包的,以快餐的形式送到山脚下,菜一般是一荤三素。”

伐木工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那时,他们会坐在路边,天南海北地聊,享受属于自己的小憩时刻。

危险不只来自树旁。

汪建恩有过一次此生难忘的经历。

几年前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去巡山,走着走着,突然感觉脚下很软,低头一看是一条蛇。“我没有见过那么大的五步蛇。”肾上腺激素飙升,电光火石间他已冷汗直冒,甚至听到了自己的心跳——这种蛇,如果被咬上一口,他估计就没有了生还可能——万幸之幸,他一脚踩下去正好踩在蛇头上,虽然蛇身卷曲蠕动着缠上了他的脚,却没有被咬。

定定神,一动不动,他赶忙打电话向队友求助。“能报出山的名字,山里的定位不准,辗转找到我时我都快撑不住了。”等几个队友齐力拿走他脚下的蛇时,汪建恩瞬间腿软,一屁股瘫倒。

砍伐枯死树木的过程无疑是辛苦的、也是危险的。

汪建恩所在的伐木队一共70多人,平均年龄54岁。

只要不下雨他们就会上山,负责搬运的人每天要扛着百来斤的木头下山25趟(单趟约1~1.5公里),日走山路超过50公里,过去一年,他们砍伐下的枯死松木0~吨。

4】人伐木,背后是千岛湖抗“虫”保卫战

事实上,汪建恩所在的这个伐木队仅仅是姜家镇三个伐木队中的一个。

而放眼淳安全县,这样的伐木班组一共有51个余人。

松树为什么会枯死?

“年淳安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疫情,松材线虫病因致死率高、传染性强、治理难度大,被称为“松树癌症”,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危险性和毁灭性的森林病害。这一病害破坏力强,松树一旦感染,40天左右就会死亡。”淳安县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松材线虫疫情目前正处于上升期,而控制这一疫情的最好的方式是砍伐、治理的双管齐下:一方面是快速清理枯死松木;另一方面是对周边松木进行打孔注药防治。

钱报记者了解到,松材线虫病并不是松树自身的病变,而是因为一种昆虫——天牛。喜欢啃咬松树皮的天牛携带着线虫,在咬食的过程中,这些线虫可能会被留在松树上并不断繁衍、成长并最终导致松树无法汲取水份而枯死。

每年十月底到来年的三月底,天牛活动不频繁,松树也没有发新芽。

这个时段变成了抗击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期,对淳安尤为重要——松树不仅是淳安重要的木材资源,更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淳安全县共有松林面积万余亩,松木蓄积量万余立方米,面积与蓄积均列浙江第一。

如何保护好松林资源意义重大!为了护好松林资源,淳安争分夺秒,每天都在行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9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