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步蛇 >> 五步蛇生活环境 >> 头皮发麻十堰一蓄水池内惊现三条毒蛇,正
近期湖北十堰工地的蓄水池中发现了3条毒蛇,这些毒蛇被发现的时候还在从蛤蟆上提取毒素,看了让人不禁觉得头皮发麻!
毒蛇本身不就是会产生毒液吗,为何还会从蛤蟆身上蹭毒?
虎斑游蛇,致命的双毒腺消防员到达现场之后,使用工具将3条蛇从水池中抓了出来。发现它们背部有翠绿色的花纹,脖子两侧橘红色块排列,是农村所说的野鸡脖子蛇或者红颈蛇。
野鸡脖子蛇学名是虎斑颈槽蛇,是游蛇的一种,也被经常叫做虎斑游蛇。这种蛇经常出没于农村厕所粪圈中,让人看着就更加不卫生。
对于虎斑游蛇,大家对它也颇有争议,很多人觉得它看起来就比较温顺,正是因为虎斑游蛇没有毒牙,所以很多人误以为它像菜花蛇一般是无毒蛇,这是对它最大的误解。在日本发生了2例毒蛇咬人致死案件,才让大家意识到原来它是毒蛇。
虽然在蛇类之中,已知多种蛇无毒蛇占据85%,有毒蛇15%。但每年死于蛇毒的人多达9万人。游蛇科一共多种蛇类,动物学家在研究时发现有一部分蛇类它们没有沟牙跟管牙但也能让人中毒,虎斑游蛇便是其中之一。虎斑游蛇可是名副其实的毒蛇之一,千万别把它当做温顺的小动物。
蛇类释放毒液主要通过毒液导管跟空心毒牙,毒蛇的牙齿就好像打针用的注射器,咬中动物之后会通过收缩机挤压毒液,完成毒液注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在短时间内丧命。
广为人知的眼镜蛇、五步蛇都是致命的毒蛇,它们毒性超强用于抓捕食物以及自我保护。而虎斑游蛇不同的是它们自己本身没有毒牙,却拥有双毒腺。
虎斑游蛇的口腔上额有一个达氏腺,跟其他毒蛇有所不同的是它们的排毒管特别短,而且没有跟毒牙连接,达氏腺中有浆液细胞具有毒性。在虎斑游蛇的背部还有一个颈背腺体,此腺体中没有排毒管,一旦它们受到威胁将会喷射毒液。
不管是哪个腺体内的毒液,对于人类或者是任何动物而言都是致命的。
蛇类中的蹭毒高手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奇怪,既然虎斑游蛇的牙齿没有连接毒腺,为何还能让人中毒?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动物学家对虎斑游蛇进行了解剖,深入分析虎斑游蛇的身体结构以及毒液来源。
动物学家们发现虎斑游蛇没有毒牙,但有后槽牙。虽然这个品种的蛇性格很温顺,但惹急了照样会咬人。它们咬动物时主要依靠口腔深处后槽牙刺破皮肤,完成毒素注射。
虎斑游蛇平均毒素含量为11.8mg,相对于其他的毒蛇来说毒素不算高,不过虎斑游蛇的静脉毒性达到LD50为0.mg/kg,超过大部分的蝰科毒。
由于它们的牙齿长在口腔靠后处,很难完成毒液注射,在输送毒液时会浪费大部分,所以被咬到之后症状也比较轻。被毒蛇咬了之后千万不能大意,医院注射血清,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虎斑游蛇本身的毒性较轻,但它背部还有一大毒腺。如果抓捕一条虎斑游蛇,它在剧烈挣扎时背部会挤压出乳白色黏液。
这些虎斑游蛇分泌的黏液,主要靠捕捉有毒的蟾蜍或者其他有毒生物,在消化过程中吸收这些毒素为自己所用,储存在颈腺中。它们跟蟾蜍具有同样的功能,能够从颈背腺体分泌毒液,是不是觉得特别神奇。
所以,这次在十堰发现的虎斑游蛇它们在蓄水池中抓蟾蜍吃,不仅能够饱腹还能够提取蟾蜍身体的毒素保护自己。
虎斑游蛇从蟾蜍身上提取的毒素可不容小觑,正是这一大毒素让其他的蛇类以及动物望而生畏,根本不敢吃它们。不然不仅不能饱餐一顿,还会因为“贪吃”而丧命。
科学家研究发现,将两条虎斑游蛇背部分泌的0.06ML毒液与生理盐水混合,注射到小白鼠身上仅仅5秒的时间小白鼠就活动减弱,后腿屈起不能着地。30秒后心跳加速,呼吸开始渐渐微弱。2-3分钟时间小白鼠的肌肉松弛瘫痪,大小便失禁随后死亡。
虎斑游蛇捕捉食物时会将动物咬伤,然后用缠绕的方式将毒液涂抹到动物的伤口上,造成动物中毒死亡。没想到,从蟾蜍身上借来的毒素原来毒性也如此可怕。
虎斑游蛇全身都是宝虽然虎斑游蛇是毒蛇,可它的全身都是宝,可以入药。
其实从虎斑游蛇分布的地域分析,可以说是分布最广泛的蛇品种之一,我国除了河南之外其他省份都能发现它的身影,就连青藏高原还有它们的存在。
虎斑游蛇对于生存的环境并不挑剔,不管是脏乱的小水沟还是水田湖泊它们都能够生存得很好。除此之外,它们的繁殖能力惊人,一条母蛇一次性能够产20枚卵。如果天气适宜,一个月左右就能够孵化出来。
由于虎斑游蛇能够入药,它们的功效被传得越来越神乎其神,甚至有人说可以治疗癌症。捕捉虎斑游蛇售卖人越来越多,尽管它们繁殖能力强,依旧满足不了人类的“私心”导致野生的虎斑游蛇越来越少,一度成为了濒危物种。
这次在十堰抓到的三条虎斑游蛇已经全部被放生,让它们在野外继续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有不少网友觉得有毒的蛇不能随便放生,万一咬着人该怎么办?
虎斑游蛇的数量越来越少,现已经被纳入了野生保护动物名单,大家不能随意得杀害否则会送上“银手链”喔。
其次,在野外的毒蛇其实也不少。一般蛇类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有它们遇到危险时才会咬人。蛇最喜欢在杂草以及茂密的树木中,有一些蛇也会在水池、湖泊等地。这些备受蛇类青睐的地方大家尽量少去活动,这样就会减少被攻击的概率。
现在天气越来越炎热,蛇类出没也更加频繁了,大家在出去游玩时也需要更加小心防护。如果在人类居住场所发现毒蛇不要私自抓捕,避免被咬伤,及时报警等待消防员的正确处理。
参考资料:
虎斑游蛇中国大陆亚种,颈背腺结构及其毒液中蛋白水解组分RT-2组分的研究-余晓东-11-01
虎斑游蛇颈背部皮下腺液致动物死亡观察-黄晓军-03-25
作者:怡君审核:小羊校稿编辑:李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