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岛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面的渤海之中距旅顺港25海里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小岛主峰海拔米,岛上有7条山脊,6条沟,7处岩洞,四周除有一小片卵石滩外,均为悬崖峭壁,岛上有蛇余条。而且只有一种,即黑眉蝮蛇、属剧毒蛇,蛇岛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单一蝮蛇的海岛。蛇岛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变化而形成的。从蛇岛的岩层、岩相分析大约在10亿年以前。蛇岛和辽东半岛连在一起,在距今1亿年前的中生代燕山运动以及后来距今1千万-2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产生了辽河断裂,渤海下陷,蛇岛在这个阶段由被挤压的巨石在渤海中形成。当时蛇岛很小,只是现在的几分之一,在以后若干年地壳不断上升后才形成今天的样子。
蛇岛多年来在蛇岛上形成了蛇吃小鸟,小鸟吃昆虫,昆虫吃植物,植物以鸟粪为肥料的食物链,形成了以蛇为中心的完整的生态系统。黑眉蝮蛇在日益发展的系统中形成大型群体,50年代中期据我国科学家调查统计,当时蛇岛上有黑眉蝮蛇5—10万条,可在年6目蛇岛发生了一场大火一连烧了四五天,整个蛇岛植物几乎化为灰烬。大量蛇被烧死、烤死,使蛇资源遭到严重损失。改革开放以后蛇岛-老铁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并且在蛇岛上建立了观察站对蛇岛上黑眉蝮蛇进行科学的观察分析加以利用和保护,使其健康地发展。科学研究证明岛上蛇所产生的蛇毒是宝贵的药用资源。它制成的药剂对治疗各种神经肌肉、血液循环等疾病能起到良好政果。
科学家研究表明,蛇岛上提它是由大陆上来的。但不是大陆蛇类渡海过去的,也不是由渔船带至岛上去的,而是地质时期海陆变迁的结果。大约在几亿年以前,海面远较今天海面为高,或者说是大陆太低,辽东半岛与蛇岛虽连在一起,但均被淹没在海中。到了4亿年以前,这一地区开始成陆,辽东半岛与蛇岛开始逐步出露海面,后来经过数次的地壳运动以及海平面的升降,使得蛇岛饱经沧桑之变。
蛇岛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体位于大连旅顺口区双岛镇大甸子西湖咀西7海里,面积约0.8平方公里;(鸟站)老铁山位于大连旅顺口区西部,面临黄、渤两海,地理坐标为东经°6′30″,北纬38°40′32″,保护区范围是南起老铁山镇的老铁山,北至双岛镇台北25公里长、东西宽约7公里的长方形范围。总面积公顷,其中核心区公顷。蛇岛是邻陆孤岛,最高山顶标高.9米,是西高东低单一构造的单面山,地貌类型有海蚀地貌、海积地貌和重力堆积地貌,土壤为棕壤。植被是次生阔叶落叶林,以乔木和灌木为主,林间生有以禾本类为主的中生草本植物,鹰等猛禽和褐家鼠是蛇岛蝮蛇的天敌。中纬度寒温带季风性气候类型,受季风和海洋影响明显,四季分明,变化平缓,夏无酷暑,冬无奇寒。淡水资源缺乏,需人工拦蓄雨水。
蛇岛原名五龙岛、岛上有四个蛇池。蛇池内有水池、喷泉、土丘、灌木丛、洞穴、冬眠室等,放养了十几个品种的二三百条蛇,多数是毒蛇,如蕲蛇、蝮蛇、五步蛇、竹叶青、眼镜蛇等。管理人员用蛙、鼠饲养它们,在实验房中则取蛇毒,剖蛇取胆供制药和进行科学实验。盘缠在草丛和树上的蛇群,有的争食斗殴,有的昂头吐信,使游人惊叹不已。鹿岛原名清心岛,四周碧波拍岸,绿树成荫,来自东北的梅花鹿在此安家落户,岛上建有观鹿长廊、鹿舍、割茸房、凉亭等,游人可用鲜嫩的叶子喂食温顺的鹿群。猴岛原名云蒙列岛,在大小不等的六个岛上放养了余头猴子,既是科研基地,又是旅游景地。游人登岛以仪器喂猴、逗猴,享受一番难得的猴趣。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