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蛇

德胜街镌刻蛇医的传奇

发布时间:2023/2/23 22:03:32   

本报记者徐其崇

■通讯员李闻

这是一条笔直宽敞的街道,横穿在宿城区耿车镇街区的中心,南北走向的街道两旁云集了很多商铺,路牌上写着“德胜街”。

上了年纪的耿车人都能说出德胜街的来历。“以前的德胜街比较狭窄,几年前经过改造,德胜街也改变了‘容颜’。”“江苏好人”、耿车镇乡贤王政敢介绍说,这条街道是以当地一位历史名人而命名的。这条街上有一个捉蛇、卖蛇、研究蛇的家庭,这个家庭的第6代传人名叫季德胜,因他是著名的蛇医,所以这条街就被取名为德胜街,并一直沿用至今。

从耿车镇政府搜集整理的“一代蛇医季德胜”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季德胜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季德胜年出生,曾是誉满国内外的著名蛇医。他研制的“季德胜蛇药片”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居民常备的救命良药,经无数次临床试验,疗效极佳,被人们誉为“神药”。药方曾被列为国家一级机密,季德胜还曾应邀参加全国医药卫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季德胜的父亲名叫季明扬,在旧社会是个被人看不起的“蛇花子”,江湖上都叫他“季侉子”。他家很穷,世代闯江湖,捉毒蛇、治蛇咬伤、卖蛇药,到季德胜这一代,已经是第6代了。

季德胜自小跟蛇打交道,他的父亲外出采药或做蛇药生意时,就把他放在家里,在门口放两条拔去毒牙的蛇看家。季德胜两岁时,他父亲就拿无毒蛇给他玩,有时还把蛇盘在他的脖子上,锻炼他的胆量。他5岁时就跟父亲学捉蛇,他的母亲经常含着泪央求丈夫不要让孩子干这个。季德胜6岁那年,瘟疫流行,母亲得了伤寒病去世;紧接着,两岁的弟弟也病死;家中只剩下他父子二人,走南闯北,形影不离。

季德胜在12岁时就已掌握蛇药的配制方法和熟练的玩蛇技术。一次,父子俩在如皋开场卖蛇药,几个乡民来说,当地岔河镇出现一条大蟒蛇,伤人畜甚多,恳求他俩前去捕捉。季明扬急于为民除害,不顾自己有病的身体,吩咐季德胜开场卖药,自己则跟着乡民赶到蟒蛇出没的岔河镇关帝庙中。这条蟒蛇正处在产卵期,特别凶恶,见到有人来,突然从树洞中窜出,向季明扬扑来。他急忙躲身,瞬间抓住蟒蛇的颈部,蟒蛇顺势缠住了他的胸部和左臂,人与蛇在拼命搏斗。等季德胜赶到,拔刀砍死蟒蛇时,他父亲的肋骨已被蟒蛇勒断,奄奄一息,吐血不止,不久之后就与世长辞了。父亲临终时再三嘱咐他:“守住祖业,捉毒蛇、制蛇药,治病救人。”

父亲死后,季德胜一直在外摆场子卖蛇药,他经常表演“生吞毒蛇”,以示“药效”。活蹦乱跳的兔子腿上被五步蛇咬了一口,几分钟后便死去了。季德胜用黄酒吞下几粒丸药,抓起毒蛇放到嘴边,猛然一口咬断蛇头,吞咽下去,却安然无事。渐渐地,“季氏蛇药”便有了名气。

令人敬佩的是,季德胜虽然一身清贫,却有难能可贵的民族气节。年,季德胜辗转到无锡摆摊,每次总有一个戴眼镜、穿长衫、留小胡子的日本人观看,最后还买了几粒丸药。半个月后,这个日本人把季德胜请到酒楼中,摆上一桌酒菜招待。季德胜说:“我是个穷光蛋,你请我做什么?”日本人自我介绍说:“我是日本药商,你的医术很高明,不如跟我到日本去,合伙开个医药株式会社,赚钱平分,金条大大的。”季德胜不等日本人说完,站起来便说:“这是中国人的医术,想贴上日本的商标,办不到!”

一年夏天,季德胜进入安徽黄山境内,从后山坡登山,忽然看见一条竹叶青毒蛇挂在树枝上,像死的一样,敲它也不动。树下是一片茂盛的草地,仔细一看,草丛中尽是中草药,山阴处长得更加茁壮。他如获至宝,一路挖去。谁知那树枝上的毒蛇突然滑了下来,从挖过的地方飞快逃离。这次发现引起了季德胜的极大兴趣,他先制作单方,又制作复方,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身体各部位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了一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的“季德胜蛇药”。

年,已经48岁的季德胜带着制成的“季德胜蛇药”到苏南,在苏州认识一个30多岁、家住无锡的沈姓女佣人,后来两人结成伴侣。年,他的大儿子出生,取名季荣生。新中国成立后,他更热心为穷人服务,对困难户用药往往不收钱。他又参照《本草纲目》《中国植物志》等书,对采集的药物进行分析、鉴定和验证,经过多次试验,“季德胜蛇药片”试制成功,并在南通制药厂成批生产,畅销东南亚和非洲等14个国家和地区。

时光改变了老街的容颜,但留下的故事让人们回忆和眷恋。季德胜曾经生活过的老街虽然已远去,经过翻新改造后的德胜街,承载的历史记忆和耿车人的情感记忆却不会被抹去。充满故事的德胜街,耿车人永远不想和它说再见。

本文来源:宿迁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8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