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蛇

动物的报复行为有多可怕

发布时间:2022/5/6 15:56:58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http://pf.39.net/bdfyy/bdfzj/
一位有着20年捕蛇经验的师傅告诉我:野外遇到蛇,最好赶紧躲开,如果非要打蛇,一定要把它彻底打死,否则你将遭到蛇可怕的报复,后果非常严重!

有句老话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本是形容人为了报仇能懂得忍耐,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动手,哪怕苦等十年、二十年。

而在动物界,要论谁的报复心强,那蛇类敢称第一,没有其他动物敢称第二,“打蛇不杀头,三年来报仇”形容的就是蛇类可怕的报复行为。

我们村一位有着20年捕蛇经验的老师傅告诉我,如果在野外遇不小心惹到了蛇,要么赶紧逃跑,要么就给蛇致命一击,最好是当场彻底打死,一旦没有打死”放虎归山“,那么将遭遇蛇类可怕的报复,就算过了很多年,它还会找到你报仇!

蛇真的有复仇心理吗?年6月4日,《汉江日报》曾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

45岁湖北男子遭蛇群“复仇”,身上留下9处伤口,招招致命!

年,在湖北利川市的一个小山村里,村民程地明被人发现死在自家田地里,在现场除了程地明的尸体外,身旁还有十七条蛇的尸体。

村民报警后,警察随即封锁了现场,法医将程地明的尸体带回检验,发现程地明竟然是中毒而死,而这种毒来自于毒蛇。

此后法医在程地明身上发现多处被蛇咬伤的伤口,加起来一共有9处,法医猜测他在死前应该是遭到了蛇群攻击,因寡不敌众,最后被咬毒发身亡。

警方看到尸检报告后也是疑惑不已,生活中“蛇咬人”的事件虽时有发生,但是如此多的蛇去围攻一人的情况真是百年难得一见,而从这些伤口上能看到,这些毒蛇在撕咬程地明时,每咬一口都是带有目标性的,可谓是招招致命。

蛇作为一种变温动物,平时喜欢待在荫蔽、潮湿、人迹罕至且杂草丛生的地方躲着。而蛇类一般不会主动去攻击人,除了像眼镜王蛇、黑曼巴蛇这种毒性极强的蛇具有攻击性外,绝大部分的蛇,在遭遇人类时都会快速离开。

而蛇一般会主动人类只有两种原因:一是肚子饿了;二是感觉自身受到了威胁,出于自保,蛇会主动发动攻击试图来吓怕对方。

能让十七条蛇同时攻击一人,且合力把人咬死的情况真是少之又少。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原因,能让这些毒蛇这么恨程地明?

为了调查背后的真相,警方开始走访这个小山村,经过村民们的口述,警方终于找到了一丝答案。

为了利,捕蛇人一口气砍杀73条毒蛇,却遭遇蛇群长达5年的“追杀”。

原来程地明是村里的一名捕蛇人,平时靠捕蛇为生。

在年4月份,程地明像往常一样,带着两名捕蛇人一起上山捕蛇,这一趟上山捕蛇,程地明他们是收获颇丰。当他们提着满满一包蛇下山时,程地明突然发现前方草丛里有蛇的身影,于是手握工具,悄悄地靠近草丛,希望能抓住这条蛇。

当程地明靠近时才发现,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蛇,而是一种非常稀有的毒蛇,因其脖子附近的皮肤呈红色,所以被当地人称为“红脖颈槽蛇”,俗称“野鸡脖子蛇”。

蛇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几乎全身都是宝,所以蛇又被称为“软黄金”,特别是毒蛇,毒蛇槽牙里喷射出的毒液能致人死亡,也能救人,因此越毒的蛇越值钱,也越能卖个好价钱!

为了能大赚一笔,程地明跟同伴赶紧拿着捕蛇工具去打蛇,这条“野鸡脖子蛇”被他们合力打死,还不等程地明弯腰去捡蛇,树丛里就窜出数条“野鸡脖子蛇”,吐着信子准备对程地明他们发起攻击。

作为一个老练的捕蛇人,程地明一点都不害怕这些蛇,跟两位同伴配合默契,轻松地就把这几条蛇解决了。但让程地明想不到的是,刚解决完这些蛇没缓两口气,树丛里细细簌簌地又钻出更多的蛇。

程地明他们看到此才知道遭遇了蛇群,但为了活命,三人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杀。可是这边刚杀完,那边又从草堆里窜出几条,好像蛇无穷无尽似的,不管他们砍杀多少条,都会有源源不断的蛇飞窜出来,数量巨大,仅靠他们三人是根本杀不完的。

三人一看事情不对,拼死在蛇群里闯出一个缺口,仓皇逃离。

三人回村后,赶紧跟村民们提起这件捕蛇的怪事,村民们一听都觉得稀奇,赶紧劝说程地明不要再继续捕蛇了,以免惹祸上身,程地明也心有余悸,决定“金盆洗手”。

村里当时也有几个好事儿之人,为了求证这件事真伪,专门跑到山上去查看,在现场布满“野鸡脖子蛇”的尸体,大约有73条,可想而知当时围攻他们三人的蛇群数量有多大。

随着市场上对蛇皮的需求量日益增高,村里有人开始高价回收蛇皮,原本“金盆洗手”的程地明禁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再次重操旧业,上山捕蛇。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程地明上山捕蛇却频繁遭到蛇和蛇群的攻击,短短在两年的时间里面,程地明被蛇前前后后差不多咬了50多次。

遭遇蛇群无情报复后,男子坟墓也被蛇群霸占,成为新的“窝”。

在年-年间,程地明又被毒蛇咬了三次,幸亏身旁有同伴救助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虽然程地明一次次地躲过了毒蛇的偷袭,但老话说得好: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在年农历七月十五这天,程地明像往常一样去田里除草,刚上山坡没多会儿,就看到三条“野鸡脖子蛇”在田间来回游窜。

为了防止被蛇咬,程地明没有去打蛇,特意绕过它们从别的小路进入田地里。在下午三点左右,程地明的妻子王金平回家做晚饭,只留程地明一人在地里干活儿,结果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几条毒蛇开始向程地明发动攻击。

随后程地明与毒蛇在地里展开了搏斗,当场打死17条毒蛇,但这次毒蛇数量比以往的都要多,程地明被毒蛇咬伤9处。

在下午六点左右,程地明的妻子来田地送饭,发现丈夫倒在田里,已经死亡。

地里70多棵玉米全被打断,现场一片狼藉,可想而知当时这场“人蛇大战”有多么惨烈!

而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程地明的儿子当时也在田里不远处玩耍,他儿子却没有遭到毒蛇攻击,安然无恙。

本以为这场“蛇咬人”的事情会随着程地明的死亡而结束,可接下来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据当地村民口口相传,在每年的3-9月,在程地明的坟墓周围都会有“蛇群聚会”,大量的毒蛇围着程地明的坟墓缓缓爬行,整个坟头上全是毒蛇,远远望去,让人毛骨悚然,程地明的坟墓显然已经被蛇群占领,蛇把坟墓当作了“新家”,于是这里被当地人称作“利川蛇坟”。

捕蛇人程地明这件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更引起无数人的讨论。程地明的遭遇到底是个例?还是普遍存在?到底是杜撰的故事还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当人类不小心惹到了蛇类,蛇类真的有这么高的智商去报复人类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科学,来一起科学的分析下“蛇报复人类”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首先我们来简单科普下:蛇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清明节过后,随着天气慢慢的回温,温度渐渐升高,很多冬眠已久的蛇虫鼠蚁也开始出来活动了,可以说每年的4-10月份是各种“冬眠蛇”出没的高峰期,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因为雨水较多,温度较高,“蛇咬人”、“蛇窜家门”的事件也是频频发生。

据深医院反馈,今年以来,深圳已经接到被毒蛇咬伤报警9宗。而就在前两天,深圳工业园里出现了一条长约3.8米,重达50多斤的巨蟒;在湖北宜昌,一条水管粗的大青蛇窜进幼儿园里,霸占了孩子们的玩具区,因大青蛇行动灵敏,消防员们费了很大力气才把蛇抓住。

为什么最近蛇类频繁出没?

很多人都说蛇摸起来冰凉凉的,是冷血动物,其实蛇属于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是随着四季气温变化而变化的,体内的代谢率和活动也是跟着体温一起变化的。

俗话说:“七横八吊九缠树”,这句话是说在每年的7.8.9月,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蛇也怕热、怕晒,会隐藏在树荫、草丛、小河小溪等阴凉地方栖息。

当外界温度在20-30度左右时,蛇类就开始大量出来活动了,当气温达到33度以上时,蛇类就会爬到阴凉得地方或水里、河里”避暑“,特别是在夏季的晚上,蛇出窝觅食,几乎是倾巢出洞。

而毒蛇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性,大致分为三类:

1、喜欢在白天活动,多为昼行性蛇类,比如眼镜蛇、眼镜王蛇等。

2、比较怕强光,喜欢在白天藏起来,晚上出来活动,称为夜行性蛇类,比如金环蛇、银环蛇、烙铁头等。

3、喜欢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活动(晚上及阴雨天),这种称为晨昏性蛇类,比如五步蛇、蝮蛇等。

二、接着我们继续科普:蛇真的有报复心吗?

老一辈人总说蛇是一种特别有灵性的动物,如果伤害了蛇类会遭到它们的报复。

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蛇类在动物家族中只是普通的爬行动物,而且智商排名也并不高。动物是否聪明是取决于它们大脑皮层表面积的大小,而蛇类虽然身体很长,但是它们的头部偏小,大脑自然也不大,在爬行动物里智商相对较低,智力相当于人类的1-2岁。

除此之外,蛇的视力也非常差,跟猫狗的视力相比,蛇可以算是半个“瞎子”。蛇的视觉世界可以说是一片模糊,就像近视眼患者去掉眼镜时的状态,根本无法清晰地辨别人类的面貌,蛇捕食猎物都是靠蛇信子和腹部的震动来感知周围的红外线、气味、热量,以此来判断目标方位。

因此蛇类对于静止的物体非常不敏感,所以蛇类通常喜欢吞食活物。

从蛇的视觉能力上我们能了解到,蛇无论是捕捉猎物还是日常活动,并非是靠眼睛来观察,那么当人类打蛇时,蛇可能根本就看不清人类的样貌,再加上蛇类的智商有限。

有科学研究表明,它们的大脑容量也特别小,脑神经总共只有11对,因此记忆力并不高,能记住的东西很少,所以根本不会对“人类打它”这件事留下什么印象,更不会记住打它的这个人类。

所以,蛇具有报复心这一说法,可以说是无稽之谈,只不过是人类遭遇蛇攻击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暗示而已。

三、捕蛇人程地明遭遇蛇群“报复”的事,用科学如何解释?

既然蛇没有耳朵,又是个超级近视眼,且智商也不算太高,那么程地明遭遇蛇群整整5年的偷袭又该如何用科学解释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程地明当时与同伴一起山上捕蛇时,遇到的那只“野鸡脖子蛇”很有可能是正处于FQ期的雌性蛇。雌性蛇在繁衍期时会发出一种特有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是由皮肤和尾部腺体的分泌物产生的,这种气味非常强烈、刺鼻,雄性蛇也正是依靠敏锐的嗅觉,通过闻这种气味来找到雌性蛇。

所以,如果当时程地明把这条雌性蛇打死后,很有可能这种特殊的气味沾染到了身上,因此他们才遭到了蛇群的进攻,从而导致73条蛇被打死。

2、程地明常年以捕蛇为生,身上肯定是携带有不同品种蛇的气味,这些气味可能自己闻不出来,但是蛇却能轻易地闻出来。就好比养狗的人,闻不到自己身上带有狗的腥臭味,但旁人却能轻易闻到他身上的难闻气味一样。

因此,当程地明在户外时,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各种气味,让附近的蛇误以为他也是同类。蛇本来就属于低等爬行动物,它的一些行为也是基于最原始的生存本能,所以在饥饿状态或遇到危险时,它们经常会捕食同类。

3、在一个思想比较闭塞传统的村子里,一旦发生了什么事,经过村民们的口口相传,事情的真相早已变味儿。程地明的事情之所以被传得这么“玄乎”,里面肯定多少掺杂了村民们自己胡乱杜撰的内容,所以并不可信。

4、程地明所生活的利川本就多蛇,特别是毒蛇,数量很多,因此生活在这一带的捕蛇人也很多,村民们多数也都靠着捕蛇为生。

而村民们传言的蛇群聚集在程地明的坟墓上,我想这还是跟蛇的生活习性有关。农村的坟墓一般都是建在比较偏僻的山上,而且有的坟墓如果按照风水来说,可能还会“依山傍水”,因此坟墓周围的环境势必潮湿阴凉、人烟稀少,再加上坟墓上杂草横生。

这种环境正好适合蛇类做巢穴,再加上坟墓里程地明遗体上沾染的“蛇味儿”一时半会儿没散,才会吸引着蛇群都驻扎在这个坟墓上不愿意离去。

写到最后。

民间一直都有各种关于蛇的说法和传闻,比如“打蛇打七寸”、“打草惊蛇”等都是老百姓生活智慧的体现,但是“打蛇要打死,否则遭报复”的说法就没有太多科学依据的,即便有类似事件发生,那也是种种巧合碰到一起罢了。

关于蛇类是否会报复的说法,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