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蛇

台湾2条王锦蛇厮杀,上演蛇吃蛇戏码,为何

发布时间:2023/3/14 18:43:34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9035.html

台湾高雄旗津民众在公园跑步时遇见2条王锦蛇打架

来自台湾高雄旗津的周先生近日在公园慢跑时,远远看到两条蛇在打架,它互相紧紧地缠绕着,毒牙毫不含糊,死死咬住对方。战斗持续了近10分钟后,其中一条蛇败下阵来,软趴趴地耷拉到一边。

看了这么久,周先生终于想起来要找公园的管理处帮忙,因为他担心蛇会伤及其他行人,或者行人伤及蛇;而且它们缠斗到了路中心,蛇本身也会被车碾死的危险。

巧的是公园当时执勤的人员,刚好是个蛇类爱好者,他很快就到位和周先生汇合,并辨认出打架的两条蛇正是王锦蛇,而此时两人看到了有些难得的场景。只见胜利的王锦蛇慢悠悠地从头部开始,将败者整条吞食,吃得身体都胀大了一倍不止。

他们就这么边看边拍了好久,执勤人员才开始捕捉蛇,用捕蛇杖和麻袋很轻松就将王锦蛇收服了,但没想到王锦蛇受惊后,居然把另一条蛇吐了出来,带回基地安置后,王锦蛇觉得安全了点,居然又吃了回去。

当地动保很感谢周先生愿意一直在旁边看着蛇,不让蛇和人互相伤害。他们同时也想民众呼吁,遇到蛇首先要保持距离,拍下照片以防万一,千万不能去惊扰蛇。

其实这个新闻没什么意思,但却会让我产生疑问,不是说哺乳动物互食会感染朊病毒?为什么蛇就可以相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情。

同类互食

虽然曾经一些原始部族会食用敌人的肉,来彰显自己的强大,同时作为能量来源,但这些也已经是过去式了。现代社会中,基本上只有一些变态杀人狂会有各种千奇百怪的食人理由,但自然界中同类相食却还是普遍存在的。

“适者生存”这个道理永远都会有效,特别是在自然界,一些影响动物进化的因素会被动物自身的基因给淘汰掉,所以同类相食对动物来说,其实是很常规的做法。

首先同类相食能淘汰不良个体,保证种群强壮,举个有点残酷的例子,新上位的雄狮和猩猩会食用之前领导者的后代,以保证新的下一代都跟自己一样强壮,看似小气,其实是一种进化出来的自然选择。动物们本质上是自私的,但都是为了繁衍而自私,同类相食也能加速物种内个体的快速发育。

其次是可以平衡环境压力,当某个物种种群数量过大,食物就会快速消耗,必然会产生饿肚子的个体,为了继续生存,就可能出现同类相食情况。

讲到这里,听起来似乎同类相食是好事啊!但其实风险很大。

风险

朊病毒相信大家都知道,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同类相食不是创造出了朊病毒,而是这种行为是传播途径之一。而朊病毒其实不算是病毒,应该算是一种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一级结构也就是氨基酸序列和体内正常的蛋白质是一样的,只是三级结构发生错误了,算是一种基因缺憾。

所以如果吃到本身感染朊病毒的个体,无论是不是同类,其实都可能传播,只是朊病毒跨物种传播的门槛比较高,毕竟不同种生物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同类相食必定会几率增加。

人类目前只知道朊病毒会引发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所以哺乳动物吃携带朊病毒的哺乳动物才会感染。而且朊病毒的潜伏周期较长,一般在两年以上,这就又排除了大部分哺乳动物意外的短命动物。

后记

虽然听起来很不对劲,但动物们所做一切几乎都是为了繁殖,只要能繁殖,特地进化出避免少见的朊病毒的机制来额外消耗能量,似乎有些没必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0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