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步蛇 >> 五步蛇的形状 >> 你会吃饭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好,还是细嚼慢
你会吃饭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好,还是细嚼慢咽好?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首先想到的是梁山好汉,豪情万丈,兄弟情深,好不快活!这情义无价,这豪情传万年。武松应是八十而终,我们都喜爱的鲁智深,圆寂时应不到六十岁。
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讨论中国人的寿命。文章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过去25年增长了8.5岁,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但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却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来说: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要长,平均寿命排名前三的,是海南、上海和广东,排名前十的省份里,只有两个北方省份(山东和河南)。而且,中国的百岁老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川渝地区,都是在南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专家认为有好几个原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人普遍重口味,喜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蔬菜水果相对少吃。而南方人普遍细嚼慢咽,吃得细致而讲究。
这导致什么情况发生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狼吞虎咽吃饭的人,常常会吃得更多。而细嚼慢咽的人,因为咀嚼食物更为充分,比较容易得到饱腹感,吃得会更少。
吃得更少的人,更加容易长命。
此话不假。我的老家是一个千人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得艾,患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屈指可数;那时候吃的就不咋地,冬天基本就是萝卜白菜,玉米面糊糊。我上学时候还吃了三年腌萝卜丝。可现在你看看,高血压高血糖一抓一把,吃的多,吃的快,吃的丰富的确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大家还记得,六年前,复旦大学女老师于娟患癌去世,曾经轰动一时。于老师当年32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的优秀青年教师,有一个疼爱自己的老公、还有一个可爱的两岁小孩。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都做到了完满。但年,她却患上了乳腺癌。在巨大的成功之前,突然面临巨大的生死难关,这才让很多人都觉得惋惜。在她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她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法,写下了一篇《为啥是我得癌症?》,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让人警醒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她得癌了?她得出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饮食习惯:
比如说,瞎吃八吃。“
她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孔雀、海鸥、鲸鱼、梅花鹿、麂子、野猪甚至五步蛇,能见到的都被她吃过,该吃的不该吃的都吃了,到了哪怕不好吃也要试一下的地步。
再比如说,暴饮暴食。
哪怕是身体不舒服、腰疼(其实当时癌细胞已经骨转移了),还要一天吃掉七个螃蟹。而且,于老师还嗜荤如命,“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我会兴趣索然。”
最严重的就是吃出了癌症。
这是多么熟悉的——无肉不欢,很多这个情况吧;不是不能吃,是少吃,慢慢嚼着吃。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于是很多人觉得,连孔圣人都讲究吃细粮精肉,那必是对的。其实,这先强调的是饮食过程中的从容,也是养生之必需。其次,在孔子的那个时代追求精细,也是一种合乎营养学的饮食平衡。
食物的精、细不仅需要加工,还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得到食物营养,更重要的是,在咀嚼这类身体的“加工”过程,能舍得花时间的人,肯定不会贪婪,大脑的“饱中枢”因为有时间完成神经反射,而足以感觉到饱,就此发放不再吃的神经命令。
所以,现代养生的一大要素是吃饭慢,按照现在的营养学规矩,每口能咀嚼30次为最好,这样的咀嚼肯定避免了饕餮导致的过食。
过量饮食带来的危害大家已经明了了,现在开始‘细嚼慢咽’吧!看着1.22亿高血糖的庞大人群,看看他们每天精打细算的去吃饭,希望你不是未来六年迈向高血糖的1.78亿人中的一员,畏果不畏因,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了。
细嚼慢咽好身体,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