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步蛇 >> 五步蛇的天敌 >> 蕲蛇真伪鉴别经验分享及总结
完整阅读本文预计需要流量:2.2M
这一贴,很有料~
声明:该帖为本人研究蕲蛇药材鉴别的经验分享及总结帖,感谢在我研究过程中曾经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们!感谢相关著作的先贤、前辈,中药质量,关系人命,行业只有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个行业才能世代昌盛。
蕲蛇真伪鉴别经验分享及总结高清组图
(承继堂唐海发原创)
高清图片单击可放大浏览。请用电脑浏览。注册才能看到高清中药图。
蕲蛇
Agkistrodonacutus(Günthr)
《图经本草》为宋·苏颂于年(宋嘉祐六年)撰。
“白花蛇,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其文作方胜白花,喜螫人足,黔人有螫者,立断之。”
(引用自《五步蛇》,黄美华,曲韵芳主编)
《本草衍义》为宋·寇宗奭撰,成书于宋政和六年(年)。
“白花蛇,诸蛇鼻向下,独此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用之去头尾,换酒浸三日,弃酒不用,火炙,仍尽去皮骨。此物甚毒,不可不防也。”
(引用自《本草衍义》临床经典读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按:在古代相当一段时间内,临床用药认为蕲蛇尾也有毒,应用时应去除。)
《本草纲目》为明朝李时珍(-)撰。
“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
(引用自《中药大辞典》)
《中国药典》版
蕲蛇Agkistrodonacutus(Günthr)
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ünth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本品卷呈圆盘状,盘径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气腥,味微咸。
《中国蛇类》,赵尔宓著,上册。
蝰科—蝮亚科—尖吻蝮属—尖吻蝮
头侧有颊窝的管牙类毒蛇······吻鳞高而上部窄长,构成尖吻的腹面,鼻间鳞亦窄长,构成尖吻的背面(按:翘鼻头的鳞片组成解读)······正背有16~21+2~6个方形大斑块,前后两方斑彼此呈一尖角相接,(按:有的顶尖互相错开。)方斑边缘浅褐,中央色略深(按:方胜纹很到位的解读),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黑褐色斑,每一斑块跨1~3枚腹鳞(按:跨三片腹鳞居多,且也占据少部分的背鳞),头背黑褐色,自吻棱经眼斜向至口角以下为黄白色,偶有少许黑褐色点。头腹及喉部为白色,散有稀疏黑褐色点······,头背各大鳞片较平而多疣粒······肛鳞完整。尾下鳞48~59,大部(个别全部)成对(双行),少数呈单,尾后段侧扁,尾尖最后一枚鳞侧扁而尖长,俗称“佛指甲”。(按:很多中药学类的著作把Agkistrodonacutus(Günthr)称之为五步蛇,只有部分著作称之为尖吻蝮,比如《中华本草》、《中药材真伪鉴别彩色图谱大全》,我个人更偏向于喜欢尖吻蝮的名字,尖吻蝮属下仅有尖吻蝮一个种,并且是中国特有种,反过来可以知道为什么自宋代以来白花蛇、蕲蛇与现今药用蕲蛇是一种动物。)
《五步蛇》黄美华,曲韵芳主编。
“······背鳞······其余均起很强棱并具有鳞孔,棱的后半隆起呈嵴,所以体表很粗糙。腹鳞的数目与脊椎骨的数目相对应······”
蕲蛇鲞(xiang):尖吻蝮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片撑开后焙干者成为蕲蛇鲞。
蕲蛇棍:尖吻蝮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直接焙干者,称为蕲蛇棍。
如果要用十天的时间来学习蕲蛇药材真伪鉴别,那么请用9天的时间来学习正品特征。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四大特征是完整的蕲蛇药材才会全部具有的,这四大特征里,蕲蛇药材(去皮者不在此范围内)必须具备的特征是:方胜纹,连珠斑。方胜纹这个特征就可以KO掉市场上的赤链蛇、滑鼠蛇、金环蛇、圆斑蝰等不具有方胜纹特征的蛇类伪制的蕲蛇,但前提是你对“方胜纹”这三个字要有非常深入、细致的理解。除掉以上的伪制品,还有贴皮蕲蛇(包括贴皮+增重的),贴皮蕲蛇的肋骨特征、皮肉固定痕迹、边缘修剪特征、皮肉易分离且无结缔组织相连以及胶水干后的痕迹等,清楚了这些特征,鉴别也不是难事,但前提是你得深入研究贴皮蕲蛇的特征。那么还剩下增重的,表面的白色粉末状、重量,直接暴露了增重。
但是中药“加工”经常是变幻莫测,质量把关,责任重大,行走江湖,小心为妙。另外蕲蛇段的鉴别更需认真谨慎。本帖为原创帖,本人水平有限,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蕲蛇(盘形蕲蛇干)及其相关鉴别点图片(由于标本数量有限,本帖对方胜纹的形状变化图片采集自蕲蛇、贴皮蕲蛇、贴皮+增重蕲蛇以及增重蕲蛇,因为本帖中这些标本都保留了蕲蛇的背部纹理,主要为了列举方胜纹的几种形状变化,故采集,气管为本帖蕲蛇及蕲蛇(增重)药材标本内脏残留物,特指出),另本帖附两张尖吻蝮头部骨骼及牙照片以及一张尖吻蝮活体头部特写照片,该三张照片底片由周重建老师提供,在此表示感谢。为了让大家更容易记住蕲蛇的特征我对这三张照片进行了相关组成部分的注解(尖吻蝮的预备牙尤其要注意,药材几乎看不到):
小编注:颊窝是温感器官,非常敏感。
上图由周重建老师提供,本人做相关标注。
上图由周重建老师提供,本人做相关标注。
上图由周重建老师提供,本人做相关标注。
蕲蛇(增重),表面有白色粉末状物是其典型特征,重97克。
蕲蛇伪品(贴皮蕲蛇),肋骨粗大,尤其颈部以下那一段,很不自然,体部肋间距比腹鳞宽,皮肉固定痕迹明显,边缘有修剪痕迹,尾部修剪痕迹明显,皮、肉无结缔组织相连,皮、肉之间有胶水干后痕迹。蛇重克。
蕲蛇伪品(贴皮+增重),鉴别特点大体同上,表面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是其增重特征。蛇重克。
圆斑蝰药材,如果当蕲蛇出售那就是蕲蛇伪品,鉴别特点没有方胜纹、翘鼻头、连珠斑、佛指甲等。圆斑蝰蛇药材鉴别后续我会专门安排帖子介绍。蛇重克。
作者:唐海发
都知道蕲蛇名字依地名而来,但蕲州在哪还看图。
下图红点既是蕲州,在湖北(武汉)东南部。
蕲州和中药还有一个绕不过去梗,李时珍故乡。
所以,有机会要去的哦。
编辑:李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