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步蛇 >> 五步蛇的习性 >> 名派真功武世俊龙形九势
龙形九式健身法的创编来历
武世俊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在龙的故乡,有着龙的民族文化。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拳种繁多,博大精深。自先秦时期武术逐步形成以来,就不断地在龙的土地上继承发扬。几千年历史的长河,洗礼了武术,也壮大了武术。武术的发展壮大,也总离不开龙的文化,龙的形象寄托无论长拳、形意、八卦、太极,还是南拳等,都有龙的动作内容出现。例如长拳有青龙洗爪、五龙入洞等拳式;形意拳的十二形中龙形为首势;八卦拳中又有游龙八盘掌;南拳中有骑龙步等龙形动作;太极拳中更是少下了游龙戏水般的动作。
“龙形九势”这一套健身拳法,是在形意拳“十二形”的首势“龙形”的基础上,参照八卦、南拳,以及十二形龙拳等拳种中有关龙形的下同练法,去繁求简,本着好学。好记、好练、好看的原则,并根据气功吐纳导引的规则而创编的该“龙形九势”的特点是每势都是一组单独的动作.都充分体现出身法如龙形敏捷多变,步法如游龙般起伏有方,提步转身国活紧凑,并有缠绕裹拧、神筋技骨之劲力。九势中的每一势都并不完全归属于某一种拳法,却又吸纳了多家拳法的优点,使之更趋于合理、易学,便于各种群体接受。该套路的创编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其动作速度并不快,难度也不大,练起来美观大方,适合不同层次的人群通过这项运动的锻炼来达到健身和健美的目的。萌生创编“龙形九势”的想法,源于先父对我的教诲。先父武庆良(-),字子贤,山西孝义人。幼年投师当地形意门大师宋世荣(-),曾学得形意五行拳与形意拳中的龙、虎、猴、熊、蛇、鸡等手法的变化和实用效果。他对龙形的练法十分注意,并在传授晚辈时告诫我要多加留意,注意收集有关资料,争取整理创编一套简易而实用好练的龙形动作,并指点我多多观察北京与大同两地的九龙壁上的龙的造型,以便从中汲取一些有用的东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我多次奔走于北京与大同之间,得以反复观察北海九龙壁与大同九龙壁,给今后定型“龙形九势”的动作收集了不少可供参考的珍贵的素材。九龙壁上那栩栩如生的九条彩龙,千姿百态,动作各异,既赋予了深远的中华龙的内涵,又在动作的优美造型上给予我诸多启发。使“龙形九势”在几次修改后终于定型,又根据动作特点冠以相应的动作名称。
第一势:青龙探爪
第二势:蛟龙撑骨
第三势:游龙潜海
第四势:云龙腾空
第五势:缠龙返首(高)
第五势:缠龙返首(低)
第六势:蟠龙下势
第七势:金龙起舞
第八势:蛟龙戏水
第九势:团龙望日
龙形健身的几大好处:
柔软筋骨
清醒头脑
治疗慢性病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
健身、减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